社会环境和印刷的发展2018-08-04 发布: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结束了隋末的战乱局面,国家再度统一。唐代初期,生产有了发展,经济得到恢复。政治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废除魏晋以来的贵族世袭官制而代之以科举取士,教育得到普及,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从而使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和初步的发展。
唐代政府注重收集图书,社会上藏书增长迅速。据《古今书录》记,此时国家藏书已达三千零六十部,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三卷。另有佛家经律论疏和道家经戒符录二千五百多部,九千五百多卷,政府藏书已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
       与此同时,私人藏书的数目也在日益增多,已出现了万卷以上的藏书家。如玄宗时韦述家聚书二万卷,宣宗时柳郢家有藏书万卷,所藏书每部都必抄三本,“上者贮库,其副常所阅,下者幼学焉”。社会上的藏书如此众多,反映了图书文化发展的迅速,但也逐渐暴露出只靠抄书与图书迅速增长的速度是极不相适应的,需要采用新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状况的愿望就越来越加迫切了。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为唐代的科学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就,各学科领域人才辈出,新的作品不断涌现。地理学家贾耽《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等图》,李吉甫主编的《元和郡县志》是史地方面的代表作。在史学方面,有杜佑撰的《通典》,刘知几的《史通》。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亦达到空前水平。涌现出一大批文学艺术家。有以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著名诗人;韩愈、柳宗元等著名的散文家;吴道子、阎立本、王维等画家;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著名的书法家。在科学技术方面,出现了《戊寅历》、《麟德历》、《大衍历》等最重要的三部历法。医学方面,有孙思邈的《急备金要方》;药物学上,唐代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由国家制定的药典《本草》。此外,为适应读书人查考文献的需要,参考工具书也越来越多。各学科著作成果丰硕,加强了社会对更为广泛、快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和欲望。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了唐代,更加盛行。统治阶级笃信佛教。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如太宗时,听到玄奘新译出《瑜珈师地经》后,立即敕令秘书省,缮写九部,颁发给雍、洛、并、相、六充、荆、扬、凉、益等九州,展转流传。当时佛教宗派也很多,而且其它宗教也相继传入。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文明发达的先进国家之一。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保持十分密切的联系。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深深为当时各国人民所响往。各国使臣、官员、留学生、求法僧、商贾、乐士、画师,不顾艰辛来到中国观摩摄取。大批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各种大唐文化,这些留学生归国时,带走大量中国的图书文献,以兴本国学业,他们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唐代文化在向各国传布的同时,也吸收了国外文化而愈加丰富多采。这种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必然会加强对快速、广泛地复制图书文献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