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包装
业务专线:
13530686081
(一)什么是套印
套版印刷术是在单色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印刷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
在一块版上用不同颜色印刷文字或图象,称为多色套印。这种套印古代有两种,一种是每色分别刻版,再逐色套印。另一种是在一版上刷不同颜色一次印刷。多色套印起源于宋代,用于纸币的套印。元代,出现书籍的朱墨套印。到了明代,有双色乃至四色套印的书籍。而能印出渐变层次的称彩色印刷,这种印刷技术约始于明代中期。其原理是将原稿中的色彩不同深浅,分别刻成印版,然后再逐色套印,最后完成近似于原作的彩色印刷品。
(二)多色套印技术的发展与彩色印刷的萌芽
多色套印术源自西汉时期织物印染中的多色印花。而书籍的多色套印则与手抄多色书籍相关。
明代套印刻本《观音菩萨闲佛身》书影
1941年发现一部元代顺帝至元六年(1340年)中兴路(今湖北江陵)资福寺刻印的《无闻和尚金刚经注解》就是用两色印出的。其经文为红色,注解为黑色,卷首刻有灵芝图也是两色相间的。这是中国现存时间最早的朱墨两色套印书籍的实物。元代至元六年双色套印《金刚经注》系现存最早套印本,并非最早套印品。这一点史学界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原存南京,现收藏在台湾。因此,可以认为,中国套版印刷术用于印书的时间,至迟不会晚于十四世纪。
由于套版印刷技术比较复杂,刻印一部书籍,比单版雕印费时、费工,成本也高,在群众中不易推广。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被普遍应用。到了明代后期,才开始盛行起来。
《金刚经注》
现存明代最早的套版印刷书籍,有万历年间刻印的《闺苑十集》。其初刻为单印本,原名《女范编》,于1602年由安徽歙县黄尚文作传,程起龙绘图,黄应瑞刻印出版。内容是从秦代至明朝的列女传记,每人立一传、绘一图。《闺苑十集》是于1602年至1607年在上书原版基础之上,应用套版技术双印出版,以墨版印原文,以朱色印批评与圈点。现存明代最早的另一部套印本是1605年左右歙县工人刻印的《程氏墨苑》。该书已应用色彩,但仍为两版套印,其它颜色是用的涂色方法。
《程氏墨苑》
另外,新安黄一明刻的《风流绝畅图》,也采用涂色方法进行彩色印刷。其中人物的衣饰、肤色、目光以及窗帏配景等,都印得很逼真。他所刻印的《花史》,也是在一块雕版上,按照花的特点在不同部位涂上不同的颜色,然后一次印刷出彩色品来。这种印刷的最大缺点是:(一)要求必须有很高技艺的涂彩水平,印刷者应有一定的绘画知识;(二)在不同颜色的交界处,往往混淆不清,从而难以印出近似原作的印刷品。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有人就试验把每一种颜色分别刻一块版,然后再依次逐色进行套印。于是就出现了饾版、拱花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