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包装
业务专线:
13530686081
一、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及应用
1805年,英国伦敦布道会选派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1782年-1834年)来中国传教。为印刷中文圣经,开始在广州秘密雇人刻制中文字模,制作中文铅活字。印刷界将此作为近代印刷术传入中国之始。1819年,马礼逊在马六甲自己创设的东方文字印刷所排印了第一部《新旧约中文圣经》。
此后,英人戴尔采用铸刻钢模,用钢模冲制铜模,再用铜模制作活字,使中文铅字的研制出现突破性进展,再以后到美国人姜别利(William Gamble)于1859年在宁波创制电镀(铸造)法,中文铅活字的制作技术方趋于成熟。此后,姜氏将汉字按照西文活字规格,制成七种不同大小的汉文活字。由于这七种汉文铅字的大小分别等同于西文的七种铅字(字身高度23.546mm、0.927英寸),从而解决了中西文的混排问题。
凸版印刷制版机械进入中国,以1590年欧洲耶稣会士在澳门出版印刷拉丁文《日本派赴罗马之使节》为最早。
最早传入中国的铅活字印刷制版设备是手拍铸字炉,每小时仅能铸字数十枚。随着铜模制造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后逐渐改用脚踏铸字炉和手摇铸字炉。民国初年,中国开始采用汤姆森自动铸字机。此后,活字铸造技术和设备发展迅速,又有万年式铸字机和万能式铸字机之使用。
铸字机械设备的进一步发展,是铸字与排版合二为一的排铸机的出现。以摩诺和立诺两种西文排铸机应用较早。摩诺和立诺排铸机的出现,标志着活字铸造技术开始由一般意义上的机械铸字向自动铸字兼排版演进,时间上也已处在中华民族近代印刷业崛起之时。
二、凸版印刷机械的传入和发展
西方传教士最先带入中国的凸版印刷机是手扳架。印速极慢,日印刷不过数百张。由手工上墨改为自来墨架自动上墨后,印速有所提高。
1872年,上海申报馆开始使用手摇轮转机,印速虽增至每小时数百张,但仍不理想,且颇费人力。此后又有蒸汽引擎和自来火引擎以代人力的印刷机械的引进和使用,印速也因之提高了一倍。1898年,上海从日本购进一批日本仿制的欧式一回转印刷机,因其价格较欧制印刷机低廉,故华人多用之。1906年,从英国购进以电气马达为动力的华府台单滚筒印刷机,印速达到一小时出千张。英国华府台单滚筒印刷机系英国华府台之道生(William Dawson)和何脱莱二人发明于1860年,即通常大家所习称的“大英机”。1912年,上海申报馆购进亚尔化公司的双轮转印刷机,印速已高达每小时印二千张。1919年,商务印书馆购进了美国人米利(Robert Miehle)发明于1889年的二回转平台印刷机。该机开动后滚筒轮转不停,印刷效率大增,且印刷质量、尤其是印刷图片,图文清晰、质量甚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米利机”。米利机有单色米利机、双色米利机 、双面米利机等多种。其中双面米利机于印刷双面图文的书刊,颇为便利。
凸版印刷机械的传入和发展,到清末民初购进和采用大英机、米利机,已与半个世纪前的手板、手摇、脚踏机,不可同日而语。此时已处在中华民族近代印刷业崛起之时,此后更有带折页设备的滚筒纸、双面轮转印刷机和彩色滚筒纸轮转印刷机的引进,这些印刷机的速度之快、质量之佳,更非以往印刷机可比。这些先进设备的传入和发展,使中国的近代印刷业迅速提高到远东的先进水平。为中国印刷业的崛起和发展创造了极为光明、广阔的前景。
手摇平台印刷机
手板架
三、平版印刷技术的传入和发展
据1833年出版的由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创办的杂志《中国文库》记载,英国传教士麦都思(W.H.Medhurst,1796-1857)曾于1832 年在广州设立了一个石印所,用石印术在广州印刷中文书籍。所以,石版印刷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30年代初。
1843年,麦都思来上海开设了近代印刷史上著名的“墨海书馆”,并采用石版印刷术印刷了《耶稣降世传》、《马太传福音注》等书。清光绪二年(1876年),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刷所也开始采用石版印刷书籍,但专印天主教宣教印刷品。清光绪三年(1877年),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开设“点石斋印书局”,聘请原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刷所的邱子昂为石印技师,并购进手摇石印机,印刷《圣论详解》、《康熙字典》等书。据贺圣鼐著的《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印刷术》记载:“1904年,文明书局始办彩色石印,雇用日本技师,教授学生,始有浓淡色版”“1905年,商务印书馆更聘日本彩色石印技师来华从事彩印,主要印刷山水、花卉、人物等古画,其设色能与原底无异”。
珂罗版印刷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光绪初年,当时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刷所首次用珂罗版印刷了“圣母像”等教会图画。同时,英商别发洋行也曾采用珂罗版印刷。
1908年,商务印书馆曾采用以金属薄版代替石版进行直接印刷的轮转铅版印刷机。此机印速每小时可达1500张。民国之后,上海英美烟公司印刷厂购进多色铅版印刷机 ,可同时套印四色,印速也有所加快。
1915年,商务印书馆购进用于间接印刷的海立司平版印刷机,并聘美国技师George Weber指导技术。此后,更为先进的多色轮转印刷机亦相继引进,我国民族印刷业也随之进入了堪称“中兴”的历史新时期。